一年级 二年级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 数学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点评

时间:2009-08-26 22: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59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5—9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创设超市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去)都买过些什么?(文具盒、书包、零食等)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文具盒、书包、铅笔等)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种学习用品的单价)
提问:主题图上的标价表示多少钱?
例如:1本笔记本2.6元表示多少钱呢?
【点评:通过主题图复习元、角的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二、新授
(1) 教学例题3
教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
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从学生的问题中引出例题3)
(课件出示例题3)
提问: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0.8和0.6是
什么数?(小数)
教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引出加法)
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 法”(板书课题时只写“加法”)
提问: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0.8+0.6=
提问:怎样计算呢?
(2)学生试笔: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点评:通过独立试笔,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比较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即0.8+0.6=)
一种是把元改写成角(8角+6角=)
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点评:通过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齐,再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小数点)
(5)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点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数学】
(6)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减法
教师:根据老师给你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先择一个十分位不够减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提问: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这是一个什么数相减的算式呢?(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在课题“加”和“法”中间板书“减”,完成课题)
(2)学生尝试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即小数算式)
一种是把元改写成角(即整数算式)
【点评:教学设计注重解题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学习,这也是新理理念所提倡的。教师在教学时关注的是“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教师讲评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强调小数点对齐)
(4)完成课本第96页“做一做”第1、2题
提问:如果老师买两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口答)
提问:如果老师每人发2元钱的购物券,你想买什么?
(学生回答多种不同的选购方案)
三、反馈练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吧,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新 世 界 超 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四、生活实践
1.老师肩高1.5米,手臂长0.6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国旗吗?(出示课件教师摸国旗的情境)
2.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点评: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可以解决生中的许多问题。】
四.总结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逛商店、划船,玩得真开心.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点评:学生进行自我评、自我总结,充分展示了学生客观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从而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反思
轻轻松松学数学
本节课主要由整数加减法类推学习到小数加减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比较容易易理解、易于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学生购买早餐的生活场景,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买早点的生活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特别是在竖式上还标明“元、角”就更有易于学生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知识迁移
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我根据教材创设了买早餐的情境,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让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知识有效的迁移。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而是让学生们任选两种早点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三、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他们的行为思想会在课堂中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对学生来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亲近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没有拘泥于自己预设的程式,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意外生成精彩,睿智地进行处理。
(1)改错练习
我很好地利用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错误所在,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2)在小数减法的计算中,采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追问,“整数部分的“0”能不能不写?”引起学生的争论,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中,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风)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