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 简单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答简单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师: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下面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2)师: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哪位同学的,为什么? 2.揭示课题:确定校服的颜色,应该调查一下同学们分别喜欢的颜色,收集整理同学们喜欢的颜色的数据后再做出决定。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统计全过程 (1) 师:如果现在班里调查,怎样调查呢? (2) 出示根据统计表,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再尝试回答 下列问题: 全班共多少人? 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如果给这个班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2.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安排在什么季节? (2)组织学生举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数据,指导学生填写第4页的统计表。 (3)完成表格下面的问题。 3.小结 想知道选择什么颜色做校服更合适、什么季节游玩更好,就需要调查一下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季节,收集整理喜欢每一种颜色、每一个季节的人数,最后根据人数做出最后的决定。生活中做很多决定都需要像这样先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再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三) 拓展延伸 1.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统计。(第5页,第5题) (1)观察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尝试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3)根据表格,自己再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2.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第6页,第6题) (1)请一个学生组织全班举手调查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2)填写表格。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记录数据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全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发现画“正”字收集数据的优势,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2.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学校要进行讲故事比赛,要从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班中进行了投票,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记录。选哪位呢? 2.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在做出某个决定之前往往需要先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就像刚才大家都认为根据投票结果应该选“陈小飞”参加讲故事比赛。记录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画“正”字,也可以画“√”或者其它符号,哪种更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二) 探究新知 1.比较收集数据的不同方法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思考:你喜欢哪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为什么? 2.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1)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教师与其他学生画“正”字记录。 整理数据,填表。 (2)回答问题(写在书上,小组交流)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有(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3.小结 通过刚才收集整理数据,同学们一定都发现了,因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是5个、5个的计数,5、10、15、20、25……相比画其它的符号,数起来更方便更简单。因而画“正”字是收集数据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1.根据天气情况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4页,第3题) (1)填表 (2)回答问题 (3)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2.根据交通工具的调查记录,填表并回答问题(第5页,第4题) (1) 填表 (2) 回答问题 (3) 集体订正,说说你分别是怎样想的? (四) 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会画“正”而不是其它什么字呢?另外,“正”字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汉字,那么外国人又是怎样记录数据的呢? 【第三课时】 简单的统计图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能读懂图、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补充完成简单的统计图。 2.经历读图、制图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简单的统计图与“倍”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读懂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 发现简单的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这是二(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调查。从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小兰画了一幅图来表示的统计结果,你想看看吗?图中有四个条形,每个条形都是由16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摞成的。一些小长方形被涂上了黄色,黄色的条形有的高些,有的矮些。你能看懂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收集数据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用图表示数据。用什么图?图有什么好处?怎样画?就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1.感受统计图的形象、直观 (1)从图中,你能看出喜欢哪两种书的人数之间有2倍关系吗?先想一想“2倍”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喜欢看这四种书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排队吗?你选择的是看表格还是看图?很多同学都是看图得到的答案。看表格比数的大小不是也一样可以排出顺序吗,为什么你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看图呢? (3)小结:看来虽然都能表示统计的结果,图比表格更形象、直观,更便于我们进行比较。这种能表示统计结果的图,我们叫它统计图,我们今天学习的都是最简单的统计图。统计图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统计图的类型 (1)二(2)班的亮亮也将他们班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制成的统计图,可是看他画的图却不能一下子比较出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问题出在哪? (2)小明也根据二(2)班同学的情况绘制了一幅统计图,可是跟这幅可不太一样,哪不一样呢? (3)小结:这样画成条形的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条形的方向并不会影响它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 1.对号入座 小马虎可喜欢统计图了,他将自己统计的某路口十分钟内经过车辆的情况制成了统计图,但是忘记在条形下面没标明车辆的类型了。 他只记得出租车的数量恰好是公交车的2倍,并且私家车最多、小货车最少。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每个条形分别代表的是什么车。 (1)出租车的数量是公交车的2倍。图中能找出两个“2倍”关系,怎么办? (2)从图中,还能看出什么? 2.根据电视报销售情况的统计,回答问题(第6页,第7题) 3.思考:本单元结束了,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呢? (责任编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