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 数学 > 二年级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27 20:1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课堂上反应灵敏,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乐于交流,已初步具有探究学习的习惯和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相互合作交流的习惯还需加强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设计思路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采用分步教学,层
层深入的方法,从本位观察到换位观察,整个的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他们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孩子在多种感观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进入情境,强化感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种亲切、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维过程。“连一连”体会观察结果和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比较、判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引用古诗,课堂小结(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在优美的旋律中,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的整合,而且与课的导入《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首尾照应,使得整节课浑然一体,情境的创设自然而不着痕迹)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1、大屏播入《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这些盲人说得对吗?为什么?
3、仔细察看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板书: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观察实物,探究新知(15分钟)
A、确定方位: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它吗?
2、请你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B、本位观察:
1、小组交流: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2、哪个小组和他们观察的不一样?
C、换位观察:
1、坐在小熊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2、你们先后看到的一样吗?
D、全面观察:
1、小组全作: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个面,要想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游戏:大屏出示小熊的四张照片。
师:你想想站在你们小组的哪个位置能拍到这张照片,你就快快跑到那个位置上。
[本环节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的方法,从本位观察到换位观察,整个的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他们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使孩子在多种感观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 进入情境、强化感知:(10分钟)
1、播放录相:一名学生修桌椅的背影让学生猜猜是谁,镜头逐渐切入学生正面。
2、跟随大屏里的小朋友一同去秋游。
3、连线: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汽车是一样的吗?
4、欣赏照片:这些照片分别是小明从同学的哪个位置拍到的?
5、观察茶壶连线:这四个小朋友看到的茶壶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亲切、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维过程。“连一连”体会观察结果和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比较、判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 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1、 同学们,在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有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种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2、 配乐诗朗诵《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在优美的旋律中,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有机的整合,而且与课的导入《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首尾照应,使得整节课浑然一体,情境的创设自然而不着痕迹。】

(责任编辑: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