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 设计理念 使学生初步感知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从实物到长方体图形的抽象过程。在探索长方体特征时,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地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点,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将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以及后面学习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的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及认识他们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典、土豆、水果刀、面巾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 为了学好本节课的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教学过程 叠纸成书,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出示一张纸,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图形?让学生知道一 张纸可以忽略厚度看成长方形。然后逐渐累加成一叠纸时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应该把它看成是什么图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的认识。通过追问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来了解学生对长方体已有知识的认知情况。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我通过白纸的面的观察来回顾长方形的特征,为学习长方体做好铺垫。也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完成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
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
(接下来借助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 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长方体?再由教师课件补充,然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物面巾纸盒去掉它的颜色、花纹、材质,只留下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长方体立体图。 [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面巾纸盒为例抽象出长方体,初步感知从实物到立体图形的过渡,也是对生活的衔接。 (在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 师:请同学们思考、想象一下,土豆切一刀会得到一个面,切二刀,切三刀可能出现的结果? 然后通过演示切土豆成形的过程,逐步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追问: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切几刀? 师:你能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吗? [设计理念]问而不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着力于想象与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认识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 观察长方体学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答题纸。 教师巡视交流。 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他们得出的答案进行质疑,学生提不出的老师可以提问,比如:当学生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时,可以问:你是怎样数的?适时表扬有序数出的学生,引导学生培养有序思考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重叠法、测量法、逻辑推理法等数学思考方法的培养,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来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的三种不同位置,来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对的。
三、巩固发展,应用提高 练习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针对性练习有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体并说说为什么?和看图指出长方体前面、上面、左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发展性练习中只出示给学生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让学生想象长方体的形状。 创造性练习是通过选择不同的几组小棒来搭一个长方体。 [设计理念]练习的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再认识。教师尽可能做到每一道题均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将获得的新知逐步转化为技能。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设计理念]对学习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网状结构,并就学习方法进行小结,便于今后的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亮点 1.叠纸成书,让学生经历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2.观察学具长方体时,学生能用移面重叠法、测量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重视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长方体的认识》的简单看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责任编辑:ahs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