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42—43页。
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并会初步计算多边形的周长这三点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就其内容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因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教学目标及重、难、关键点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二、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时,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了“情景探究”的教学方法。
第一,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系统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节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实践性为准则,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事物紧密相联,让学生体会周长这个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周长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第三,信息反馈师生互动,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学会置疑、动手、应用。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三、教学流程
(一)首先,设疑激趣 引入新课
师:十一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要在操场上举行庆祝活动,为了把操场布置的更漂亮,我们要在长方形操场的四周插上彩旗。如果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帮学校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呢?
【长方形周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是让学生感受到周长这个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利用周长的知识能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又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更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时我的教学预想学生会置疑:
生:老师,算不出来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还不知道操场四周一共有多长呢。
师:那操场四周的长度也就是……
生:周长。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置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巧妙的对周长的含义进行了复习,有效地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师:老师已经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播放课件出示操场平面图及长与宽)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
(二)、接下来,操作体验 探究方法
1、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你想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想一想、算一算,把你算的用式子写一写(师巡视),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哪一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自由讨论,共同交流,
预测学生有以下三种方法:(指名汇报,上前板演,学生说理。)
方法1、把四条边长连加:长+宽+长+宽;
方法2、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2个长+2个宽;
方法3、方法三就是在方法二的基础上,更灵活更简便的得出,两个长加两个宽也就是长+宽的和×2
当学生说出第三种方法时,教师进一步追问,让学生说明算理,同时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此算理。
2、比较择优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
【要方法多样化,也要方法优化。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但老师应有所偏向,让学生感受到第3种最简便,进行方法的优化。】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如果要写算式时你喜欢这种方法(教师板演),你用长加宽,一个长一个宽,有几组?
生:两组。
师:怎么办?
生:乘以2。
师:注意列式时书写要写好单位,这样就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
3、解决问题
师:我们计算出了操场的周长,那接下来能不能算出一共要插多少面红旗了呢?
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就能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3、动手测量感受数学的应用
这个环节让学生选择教室中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来测量和计算它的周长,那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如:文具盒或数学书表面的周长,也可合作测量计算如:桌子表面、黑板表面或教室地面的周长。
【学生的学习是开放的,老师解除了对他们的一些封锁,限制,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做他们乐于做的事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的舞台,而又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推导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七巧板的盒子,知道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吗?(正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四条边相等就是正方形。
师:是真的吗?我们请一名同学来量一量。
借助实物展台进行科学的测量
师:看来真的是正方形,刚才我们测量出它的边长为5厘米。
师:能算算它的周长吗?
生:5+5的和乘以2。
师:还有别的求法吗?
小组交流探讨。
汇报:5×4=20厘米。
师:你能给我们解释解释吗?(指名板演、列算式)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通过交流想法、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算理。】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反馈互动,巩固交流这个环节
(三)、学以致用,梯度练习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练习的安排上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让学生帮爸爸、妈妈计算台布花边和镜框的周长: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高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有多少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镜框,四周用木条钉成,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最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帮王爷爷和李老师求出花圃的边长和篱笆的长度: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60米,边长多少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如图有一面靠墙),用篱笆把菜地围起来,篱笆长多少米?
以及,动手摆一摆,动脑算一算:
5、有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以上练习即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思考题如下:
1、课件出示:在大正方形纸上剪一个小正方形,你还能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吗?
2、拿出线绳演示长方形,再变化成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了。
师:什么没变?
生:周长没变。
师:说明周长没有变,图形变了。
师:如果长方形长7厘米,宽3厘米,你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吗?
【巩固练习分了层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死套方法,要理解以后再选择合理的方法。】
这样课首设疑,课中探导,课尾照应,均以生活情境来贯穿,学生参与其中,其乐融融。
最后,我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随想:
四、教学预测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课的设计,我既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境界,课堂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落实到细节处,那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朋友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责任编辑: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