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听了朱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公开课,全组进行了研究。 在学生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后,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这五个平面图形。 师:判断这五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这五个平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生: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对称轴,并板书。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小结。)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 朱老师自己对课很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 教研组老师的看法是:朱老师教得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我们普遍感到朱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汪主任给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思维,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并且通过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通过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再出示判断题” 2、“通过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再出示判断题”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后,老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不等边三角形、圆形、正五边形”这九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动手操作,这九个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有几条对称轴。并把结论填在表格里,填完后四人一组交流。 生: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通过动手操作得知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是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 生:平行四边形、不等边三角形无论左右对折、上下对折还是斜的对折,图形的两边都不会完全重合,所以这两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来折图形,具体直观地了解了每个图形的特征, 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观课后,一起坐了下来。 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沈老师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动手操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个图形的特征,便于牢固地掌握新知识。而且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 还有教师觉得朱老师的“自主尝试——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过,也有教师提出质疑:这节课是否把学生框得太死了?让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 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认为有许多图形老师都没有讲到。而他们所剪的图形各种各样: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还有一般的四边形、一般的五边形等等。 现在的学生见识广、信息量大。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最后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再次作出改进,沈老师愿意再上一次课,。我们再一次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达成了共识的改进意见:教师不要把图形出示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画所知道的图形,然后动手剪下来,再通过操作判断。 “学生动手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判断” 师:剪出你们所喜欢的平面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有几条对称轴。把结论填在表格里,填完后四人一组交流。 师:哪一小组上来汇报? 生:不等边三角形和一般的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贴在黑板上) 生: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型、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有一条,等边有三条,长方形有二条,正方形有四条,圆有无数条 师:还有没有补充?(让学生补充,引起争论) 生:还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争论) 师:谁来证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生:拿出纸对折,不能完全重合。 师:对,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是沿着直线对折完全重合,而平行四边行是旋转才能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如何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显得更加十分迫切和必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这方面下功夫,努力钻研、坚持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