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健康常识课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良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解决一些学习及生活中的琐事,鼓励他们从生活及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教材结构、内容等)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亲情树下我成长
第二单元 成长的摇篮
第三单元 交往是堂必修课
第四单元 安全伴我行
三、教学目标
(一) 课程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 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亲情树下我成长
情感和态度: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亲情,承继传统的家庭美德关爱家人。试着与父母相互了解,主动沟通,架设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特殊的朋友,承担起创建“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的重任,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共同建设幸福的家。
过程和方法:查阅资料,走访老人,了解自己家庭前几代的家庭模式,通讨编写家谱,加深对自己家庭的了解,增强家人间的亲情,珍爱家庭,论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利弊,懂得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通过心理小测试,了解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情况,通过心理分析,学会和父母沟通,与父母做朋友,开展讨论,看看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否有代沟,试着进行沟通,观察家庭生活,评价自己的家庭,开展“红苹果和青苹果”自评,找出问题,进一步建设自己幸福的家,试着制订家庭读书计划,建立家庭图书室,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
行为和习惯:继承家庭生活中的传统美德,养成关爱家人,孝敬长辈等很好品德,能够了解自己和父母为家庭所尽的责任和义务,养成主动与父母沟通,和父母平等相处的好习惯,将自己的家庭生活与“文明家庭”的评选条件进行比较,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习型的家庭。
知识和技能:了解家庭模式变迁的历程,知道忠孝节义是传统家庭所倡导的美德,作为现代家庭中的一员,懂得如何继承优良的传统并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发扬光大,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现代新型家庭的关爱,了触父母和自己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和父母沟通的方式,学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习建设学习型家庭。
第二单元:成长的摇篮
情感与态度:珍惜小学学习生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是和学校老师的辛勤培养以及同学的真诚帮助分不开的,在校园中经历的欢乐和伤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成长历程,感受、体验真诚的师爱,珍惜同学友情,激发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尊重老师,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劳,理解老师的劳动,热爱母校,增强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争做学校小人,和学校共荣辱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画、贴贴、写写的形式,回忆小学生活中难忘的“第一次”,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通过记录难忘的班级活动、制作小学生生活档案中,体验班集体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通过小诗创作、观看教育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或者《烛光里的妈妈》、网上阅读有关介绍中国优秀教师的事迹资料等形式,体会优秀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学会关心身边的老师,体谅老师的辛勤付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收集校史资料,了解母校辉煌的过去和蓬勃发展的今天,憧憬母校灿烂的明天,通过制作母校名片、母校宣传册、为母校发献计献策等活动,增强学生以校为荣、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行为与习惯:珍惜小学学习生活,体验真诚的师爱,珍惜同学友情,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养成和班级共荣辱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尊重老师,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劳,理解老师的劳动,热爱母校,增强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争佬学校小主人、和学校共荣辱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了解中国教师节和世界各国教师节的相关知识,通过采访身边的老师,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理解和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了解母校的历史,通过问卷调查、主题队会等活动形式,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以校为荣的集体荣誉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母校宣传册,向新生家长进行宣传,或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在校园网上向社会宣传母校。
第三单元:交往是堂必修课
情感与态度:体会诚信、宽容、互帮互助在社会交往中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诚信、宽容、互帮互助的价值,主动把诚信、宽容、互帮互助应用在自己日常的社会交往中。
过程与方法:对社会交往中的几种行为进行讨论、评议,明晰与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诚信、宽容、互帮互助的心得,体味有关交往中的至理名言。考察自己的交友情况,为自己与他人的良好交往建立基石。
行为与习惯:在社会交往中主动建立诚信,与人交往体现宽容。当他人有困难时,及时、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诚信、宽容,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互帮互助。明白社会交往中诚信的价值、宽容的重要、互帮互助的意义,在日常交往中,学着诚信、宽容,能辨别在怎样的情况下应该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
情感与态度:感受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树立安全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并愿意做一个维护安全的有心人。
过程与方法:学会处理紧急安全事故,有在紧急情况下自护、自救的能力,在遇到危险时能机智脱险。
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发现安全隐患时,能及时地提醒家长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
知识与技能:知道居家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和教材个单元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
3、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引领儿童学生健康成长。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五、教学进度(含课时分配)
|